某快消企业的区域经理王磊曾为一个问题头疼:“华东区上周各品牌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多少?” 他需要先联系 IT 部门导出原始数据,再用 Excel 筛选计算,整个过程耗时 3 小时,等拿到结果时,晨会已经结束。
而引入观远
BI 的
智能问答功能后,他只需在系统输入:“华东区上周各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3 秒内就收到了带折线图的答案,还自动标注了 “洗衣液品牌 A 增长最快(+23%)”。这就是智能问答的核心价值 —— 让业务人员用日常语言问数据,系统直接给出精准答案,无需懂 SQL 或报表操作。
智能问答是 BI 系统中 “自然语言交互” 的核心功能,它能理解用户用日常语言提出的数据问题(如 “北京地区近 30 天的订单量”“客单价最高的前 5 类商品”),自动关联数据仓库,通过算法解析问题、计算结果,并以 “文字 + 图表” 的形式呈现答案。
在观远 BI 中,智能问答不仅是 “数据查询工具”,更是 “业务伙伴”。例如,当用户问 “为什么本周销售额下降”,它会自动分析可能原因(如某渠道流量暴跌、某商品缺货),并推荐进一步查看的维度(如 “按区域拆分”“按支付方式分析”)。
传统
数据分析中,80% 的时间浪费在 “找数据、理数据” 上,而智能问答能颠覆这一现状,为企业创造三大核心价值:
某零售集团有 300 + 门店店长,其中 60% 不懂 Excel 函数。引入智能问答后,店长只需输入 “本店今天的滞销品有哪些”,系统会自动列出 “销量排名后 10 的商品及库存”,无需 IT 支持。3 个月内,门店主动发起的数据分析次数提升 210%。
某互联网公司的运营会议上,CEO 突然问:“昨天新用户的留存率是多少?” 以往需要暂停会议等待数据,现在通过智能问答实时获取 “1 天留存率 38.5%,环比下降 5%”,并当场决定调整新人引导流程,当天留存率回升至 42%。
某制造企业的 IT 团队曾每天处理 50+“取数请求”(如 “生产车间 A 的设备故障率”),占工作时间的 60%。智能问答上线后,这些简单查询被系统自动响应,IT 人员得以专注数据模型优化,数据仓库的查询效率提升 40%。
从销售到供应链,智能问答能覆盖全业务链条的数据分析需求,以下是三大高频场景:
- 销售经理:“本月销售额达标的区域有哪些?未达标的原因是什么?”
智能问答响应:列出 “华北(108%)、华南(92%)”,并标注 “华南未达标因暴雨导致门店停业 3 天”。
- 电商运营:“近 7 天用户的平均下单时长比上周增加了多少?哪个环节耗时最长?”
智能问答响应:“增加 1.2 分钟,‘支付页面加载’环节耗时从 8 秒增至 15 秒”,并建议 “检查支付接口性能”。
- 采购主管:“库存低于安全线的商品有哪些?预计多久会缺货?”
智能问答响应:列出 “商品 A(剩余 50 件,预计 3 天缺货)、商品 B(剩余 120 件,预计 7 天缺货)”,并关联供应商交货周期。
观远 BI 的智能问答以 “懂业务、准响应、易扩展” 为核心,实现过程分为四步,无需用户掌握技术细节:
- 自然语言理解(NLU):将用户问题(如 “上海的销量”)转化为数据查询语言(如 “筛选地区 = 上海,计算 sum (销量)”),支持模糊提问(如 “卖得最好的”=“销量最高”)。
- 业务知识图谱:内置各行业术语库(如零售的 “SKU、坪效”,金融的 “不良率、LTV”),确保准确理解专业词汇。
- 智能计算引擎:对接企业数据仓库,实时计算结果,并自动选择最优可视化形式(如趋势用折线图、占比用饼图)。
- 答案优化:对结果进行解读(如 “同比增长 20%,高于行业平均 15%”),并推荐相关问题(如 “按产品拆分增长情况”)。
- 打开智能问答入口:在观远 BI 首页点击 “问数据” 按钮,弹出对话框;
- 输入问题:用日常语言描述需求,如 “本季度各部门的差旅费占比”;
- 获取答案与深入分析:系统返回带图表的答案,可点击 “钻取” 查看明细(如 “市场部差旅费的具体构成”),或追问 “和上季度比有什么变化”。
相比传统 BI 的 “关键词搜索”,观远 BI 的智能问答更懂业务、更精准、更灵活:
功能特点 |
观远 BI 智能问答 |
传统搜索式查询 |
理解能力 |
支持复杂问题(如 “北京地区近 30 天客单价高于 200 元的订单中,复购用户占比”) |
仅支持简单关键词(如 “北京 客单价”) |
业务适配性 |
内置 12 个行业术语库,自动识别 “坪效”“LTV” 等专业词汇 |
需用户使用系统字段名(如 “客户生命周期价值”) |
答案呈现 |
自动生成分析结论 + 可视化图表 + 相关推荐 |
仅返回数据列表,需手动分析 |
背景:该集团有 500 + 门店,总部需要实时掌握各
门店运营数据,但店长普遍缺乏数据分析能力,IT 团队日均处理 200 + 取数请求。
引入观远 BI 智能问答后:

- 店长自主分析:通过提问 “本店今天的外卖订单差评原因”,系统自动关联差评文本数据,得出 “30% 因送餐超时,25% 因餐品撒漏”,店长可针对性调整出餐流程;
- 区域经理巡店:在门店用手机提问 “本区域各门店的食材损耗率排名”,3 秒获取带预警的列表(如 “门店 C 损耗率 12%,远超平均值 5%”),当场约谈店长;
- 总部决策会议:CEO 提问 “全国门店的坪效与租金的关系”,系统生成散点图,直观显示 “坪效高于 800 元 /㎡的门店,租金占比均低于 15%”,为新开门店选址提供依据。
效果:
- 店长数据分析频率从每月 2 次提升至每周 15 次;
- IT 团队取数请求减少 68%,数据模型迭代速度提升 50%;
- 运营问题平均解决时间从 2 天缩短至 4 小时,客户投诉率下降 22%。
观远 BI 的智能问答正在向 “主动式服务” 进化。例如:
- 基于历史数据,当某门店的 “食材损耗率连续 3 天上升”,系统会主动推送问题:“是否需要查看损耗率异常的具体食材?”;
- 结合节日、天气等外部数据,在暴雨来临前,向区域经理提问:“是否需要提前调整外卖配送范围?”
智能问答看似是 “交互方式的革新”,实则是企业实现 “数据民主化” 的关键:让每个业务人员都能轻松获取数据洞察,让每个决策都有数据支撑。
从零售店长的日常巡店到集团 CEO 的战略会议,观远 BI 的智能问答正在重新定义 “人与数据的交互方式”—— 不是人适应系统,而是系统理解人。正如某客户评价:“以前我们追着数据跑,现在数据主动来‘对话’,这才是真正的智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