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7 点,00 后消费者小林打开手机直播,下单了一件国潮品牌的联名 T 恤;上午 10 点,白领王女士在商场试穿西装后,扫码在线上旗舰店领取优惠券完成支付;傍晚 6 点,退休阿姨张妈妈将旧毛衣交给社区服装店,参与 “以旧换新” 活动抵扣了新款卫衣的费用…… 这三个看似日常的场景,实则勾勒出 2024 年中国
服装零售行业的真实图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达 10352.9 亿元,同比增长 12.26%;2024 年 1-8 月虽累计 6544.6 亿元,同比微降 0.2%,但行业在政策引导、渠道变革与消费升级的推动下,正经历从 “卖产品” 到 “造体验” 的深刻转型。
服装零售行业是指通过实体店、电子商务等方式,将服装产品直接销售给终端消费者的商业领域。它上接服装生产环节,下连消费者需求,是纺织服装产业链中价值实现的核心环节。
- 2017-2023 年,我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连续 7 年维持在 8800 亿元以上,2023 年突破万亿大关,达 10352.9 亿元,同比增长 12.26%,创近年增速新高。
- 2024 年受国内外市场需求波动影响,1-8 月零售额累计 6544.6 亿元,同比微降 0.2%,但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趋势未变。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电子商务占比持续提升。据智研咨询数据,2024 年电子商务在服装零售业态中的份额已达 36.4%,超越百货店(29.0%)和服装专卖店(19.0%),成为大
销售渠道。
服装零售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消费产业,其发展始终受到政策的重点支持。2023 年以来,国家与地方政策从产业升级、消费刺激、就业保障等多维度发力,为行业注入动力。
2023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三大方向:
- 大力发展服装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纺织终端产业;
- 高质量发展棉纺织业,打造国家优质棉纱生产基地;
- 支持自贸区内纺织服装、鞋帽皮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这一政策不仅推动新疆成为服装产业新增长极,更通过产业链完善降低了终端零售的原材料成本。
地方政府结合区域特色出台差异化政策,形成 “一地一策” 的发展格局:
以山西 “以旧换新” 政策为例,太原某连锁服装店通过旧衣回收抵扣新款费用,活动首月客流量提升 30%,带动销售额增长 15%,验证了政策对消费的刺激作用。
服装零售行业的高效运转,依赖于上游、中游、下游的协同联动。完整的产业链条确保了消费者能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买到心仪的服装。
- 原材料生产商:提供布料、线材、辅料等核心原料,如新疆的优质棉纱、浙江的高端羊毛。
- 成衣生产商:将原料加工为成品服装,分为代工生产(OEM)和自主设计生产(ODM)两种模式,福建、广东是主要成衣生产基地。
品牌商是产业链的核心枢纽,其竞争力体现在:
- 品牌定位:如的 “专业运动”、江南布衣的 “设计师风格”;
- 产品设计:结合流行趋势与技术创新,如李宁的 “国潮设计”、361 度的 “功能性运动服装”;
- 供应链管理:通过数字化优化生产、库存与物流,的全球供应链响应速度较 2019 年提升 40%。
渠道商负责将产品触达消费者,主流模式包括:
- 线下渠道:百货店(如王府井百货)、购物中心专柜、品牌专卖店;
- 线上渠道:综合电商平台(淘宝、京东)、社交电商(抖音、小红书)、品牌自营小程序;
- 全渠道融合:线下试穿 + 线上发货、线上下单 + 门店自提等模式,太平鸟通过该模式实现 2024 年上半年复购率提升 25%。
我国服装零售市场呈现 “大市场、多玩家” 的特征,既有、李宁等龙头企业领跑,也有聚焦细分领域的新锐品牌快速崛起。
2024 年上半年,代表性企业营收与品牌布局如下:
案例:的多品牌增长引擎
通过 “大众品牌 + 高端品牌” 组合,覆盖不同消费层级。2024 年上半年服装营业收入达 180.82 亿元,同比增长 10.84%,其中 FILA 品牌贡献了 35% 的营收,成为增长主力。其秘诀在于:精准定位高端运动市场,同步布局线上直播与线下体验店,实现 “品牌溢价 + 渠道下沉” 双重收益。
新锐品牌聚焦 Z 世代等细分客群,通过精准定位突围:
- 设计差异化:强调原创设计与文化属性,如国潮品牌 “花西子” 联名服装系列;
- 渠道差异化:深耕社交电商与内容营销,通过小红书、B 站种草触达年轻消费者;
- 体验差异化: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如某新锐女装品牌支持 “身高 + 体型” 专属剪裁,复购率达 40%。
大数据技术正重塑服装零售的营销逻辑,核心应用包括:
- 消费行为分析:通过分析用户浏览、收藏、购买数据,绘制用户画像,如某男装品牌发现 “30-35 岁男性周末浏览西装频率高”,针对性推送周末促销活动,转化率提升 30%;
- 库存优化:基于销售数据预测爆款,调整生产计划,森马服饰通过大数据库存管理,2024 年上半年滞销品占比下降 15%;
- 趋势预测:抓取社交平台热词、时尚秀场信息,提前 6 个月布局产品线,太平鸟通过该方式推出的 “多巴胺穿搭” 系列售罄率达 90%。
全渠道融合成为企业标配,典型模式包括:
- “云货架” 体验:线下门店设置电子屏,展示线上全品类商品,支持扫码下单;
- 会员权益互通:线上消费积分可兑换线下服务(如免费修改裤长),李宁的会员复购率因此提升 20%;
- 直播引流到店:主播在门店直播试穿,发放 “到店核销优惠券”,某运动品牌单场直播带动门店客流增长 50%。
消费者对个性化的追求推动定制服务升级:
- 基础定制:尺寸、颜色、图案个性化,如优衣库的 “UT 定制工坊” 支持印字服务;
- 深度定制:基于 AI 测体技术,实现 “一人一版” 剪裁,某高端西装品牌通过 3D 量体技术,定制周期从 15 天缩短至 3 天;
- 场景定制:针对运动、职场、社交等场景提供专属设计,如为马拉松爱好者推出 “吸湿速干 + 反光条” 定制跑步服。
-
问:2024 年 1-8 月服装零售额同比微降 0.2%,是否意味着行业遇冷?
答:并非遇冷。这一数据受短期消费信心波动、基数效应等因素影响,但行业长期向好趋势未变。从结构看,电商渠道仍保持增长,个性化、高品质产品需求旺盛,龙头企业营收稳步提升,显示行业正从 “规模增长” 向 “质量增长” 转型。
-
问:电商已成为主要渠道,实体店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答:有必要。实体店的试穿体验、品牌感知、即时消费等优势无法被线上完全替代。目前头部企业均在推进 “线上引流 + 线下体验” 的融合模式,如李宁的 “旗舰店 + 快闪店” 组合,2024 年上半年线下门店坪效提升 18%。
-
问:中小服装零售企业如何应对龙头企业的竞争?
答:可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差异化定位,如深耕本地社区、专注小众风格;二是强化私域运营,通过会员群、社群营销提升复购;三是借力政策红利,如参与地方 “以旧换新” 活动获取流量支持。
-
问:个性化定制会不会导致成本过高?
答:技术进步已大幅降低定制成本。通过 AI 设计、柔性生产等技术,中小品牌也能实现小批量定制。例如,某女装品牌采用 “模块化设计 + 预售模式”,定制产品成本仅比标准化产品高 10%,但售价可提升 30%。
-
问:未来服装零售行业最值得关注的技术是什么?答:
大数据分析、AI 设计、全渠道数字化管理是三大核心技术。其中,大数据分析可优化决策,AI 设计能提升效率,全渠道数字化可实现 “人货场” 精准匹配,三者结合将推动行业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模式变革,中国服装零售行业正迈向 “精准化、体验化、个性化” 的新发展阶段。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新锐品牌,唯有紧跟消费需求变化,才能在万亿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