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跨境制造业的供应链不确定性持续加剧,全球分销网络复杂、库存滞留、物流延迟成为制造企业的三大痛点。总部位于苏州的 首帆动力(SailFirst Power),是一家出口业务覆盖 120 个国家的新能源设备制造商。过去三年,它在订单交付、供应协同、销售预测上屡屡受制于数据割裂和报表延迟。
而这一切的转折,始于他们上线
观远数据(Guandata)的一站式智能化 BI 平台。
🚀 一、背景与痛点:全球分销下的数据孤岛困境
随着全球业务扩张,首帆动力的 ERP、CRM、MES、WMS、海外电商平台等系统各自为政。
“每周报表像打仗一样,” 首帆动力 IT 经理回忆道,“销售部、生产部、物流部各有各的数据口径,哪怕是同一个订单号,出现在三个系统里都不一样。”
主要痛点包括:
| 维度 |
原有问题 |
影响 |
| 数据整合 |
ERP 与 CRM 数据脱节 |
海外订单状态更新滞后 |
| 报表生成 |
手工 Excel 汇总需 2–3 天 |
无法实时监控交付 |
| 库存预测 |
缺乏 AI 预测算法 |
出现重复采购与缺货 |
| 决策闭环 |
部门数据孤岛严重 |
决策延迟,责任界限模糊 |
面对全球客户、跨国物流和多币种结算,首帆动力迫切需要一个 统一、实时、智能化的数据中枢平台 来支撑业务运营。
💡 二、方案实施:观远数据的“智能中枢”架构
观远为首帆动力构建了一个基于 统一数据底座 + AI 驱动分析引擎 + 自助可视化决策门户 的一站式 BI 体系。
技术路径
-
-
实时打通 ERP、CRM、WMS、供应商系统、海外电商 API;
-
利用 ETL 模块自动清洗、去重、标签化。
-
智能分析层:
-
引入 AI 预测算法,对“订单交期、备货时长、航运周期”进行模型训练;
-
结合机器学习自动识别异常交付节点。
-
决策可视化层:
-
建立“全球交付指挥舱”,覆盖销售、生产、采购、物流全链;
-
管理层通过移动端实时查看 KPI、利润率、交付延迟预警。
📊 三、落地成效:从报表企业到实时决策组织
上线三个月后,首帆动力的数据运营指标全面跃升:
| 指标 |
上线前 |
上线后 |
提升幅度 |
| 海外订单交付时效 |
平均 18 天 |
8 天 |
↑122% |
| 报表出具效率 |
每周 2 天 |
每天实时更新 |
↑900% |
| 库存周转率 |
4.1 次/年 |
7.8 次/年 |
↑90% |
| 决策延迟 |
平均 72 小时 |
<6 小时 |
↓92% |
核心成果:
-
实现跨部门数据实时协同;
-
AI 模型预测交付风险,提前 5 天预警;
-
管理层在移动端即可审批、查看交付状态;
-
全球 120 国业务实现统一监控与可追溯。
“以前数据滞后导致的‘拍脑袋决策’已经消失了。” —— 首帆动力供应链总监
🧩 四、管理变革:从工具到体系的重塑
观远数据不仅交付了技术平台,更推动首帆动力的组织变革:
-
建立数据治理制度: 明确数据口径、权限、生命周期。
-
培养数据文化: 推行“每个业务经理都是分析师”计划。
-
管理流程数字化: 将数据分析嵌入每一个运营决策节点。
如今,首帆动力已将观远平台从
供应链分析扩展到销售预测、售后质量分析、海外仓管理等多个模块。
🌍 五、未来展望
面对 AI 驱动的制造业新阶段,首帆动力计划将观远 BI 平台进一步升级为“智能运营中台”,实现:
-
AI 自动决策推荐;
-
多语言、多币种跨境报表;
-
与 RPA 结合实现自动化数据处理。
观远数据正通过“智能分析 + 行业 Know-how”的融合,让更多中国制造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实现真正的数据自主与决策敏捷。
结语: 首帆动力的案例充分证明:从报表到智能决策,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分水岭。 当数据真正成为生产力,企业的效率曲线就不再取决于人,而取决于算法与洞察力。
观远数据,一站式智能化 BI 平台,正在成为更多企业的“第二操作系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