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驱动决策的时代,
关联分析是挖掘数据中变量共现规律的核心技术 —— 它能发现 “购买啤酒的客户常买尿布”“某症状与疾病高度共现” 等隐藏关系,而
观远数据通过可视化
工具与算法集成,将关联分析从复杂的代码实现转化为业务人员可直接操作的模块,让技术价值真正落地。本文从关联分析的基础概念、算法到观远数据的实战应用,全面拆解如何用关联分析驱动业务增长。
要掌握关联分析,需先理解其核心定义、关键指标与经典算法,这是后续业务应用的前提。
- 定义:关联分析是数据挖掘技术的一种,通过挖掘数据集中变量的共现模式(如 “出现 A 则大概率出现 B”),揭示隐藏的关联关系;
- 核心目标:发现 “有价值的规则”,而非所有共现关系(如零售业中 “高支持度、高置信度” 的商品组合);
- 典型应用场景(列表):
- 零售业:购物篮分析(如 “洗衣液 + 柔顺剂” 的组合购买率);
- 医疗行业:症状与疾病的关联(如 “咳嗽 + 发烧” 与流感的共现);
- 推荐系统:用户行为关联(如 “浏览某商品后常购买另一商品”)。
关联分析的规则
有效性需通过 “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 判断,三者缺一不可:
- 支持度(Support):某组变量(项集)在数据集中的出现频率,反映 “规则的普遍性”。
公式:支持度 ({A,B}) = 包含 A 和 B 的样本数 ÷ 总样本数
示例:某超市 1000 笔订单中,同时买 A(牛奶)和 B(面包)的有 100 笔,支持度 = 100÷1000=10%。
- 置信度(Confidence):若出现 A 则出现 B 的概率,反映 “规则的可靠性”。
公式:置信度 (A→B) = 支持度 ({A,B}) ÷ 支持度 ({A})
示例:买 A(牛奶)的订单有 200 笔,其中同时买 B(面包)的有 100 笔,置信度 = 10%÷20%=50%。
- 提升度(Lift):衡量 A 对 B 的 “关联增强效果”,判断规则是否有实际价值。
公式:提升度 (A→B) = 置信度 (A→B) ÷ 支持度 (B)
解读:提升度 > 1 表示 A 促进 B 的出现(正相关),=1 表示无关联,<1 表示负相关。
不同算法适用于不同数据规模,核心目标是高效挖掘频繁项集(支持度达标):
- Apriori 算法:
原理:基于 “先验原理”(不频繁的项集,其超集也不频繁),通过 “生成候选项集→计算支持度→剪枝” 迭代,适合中小规模数据;
不足:需多次扫描数据集,大数据量下效率较低。
- FP-Growth 算法:
原理:构建 “频繁模式树(FP-Tree)”,将数据压缩为树结构,无需生成候选项集,效率比 Apriori 高 10-100 倍;
优势:适合 TB 级大数据,是观远数据等平台处理关联分析的核心算法之一。
关联分析的价值不在于 “挖掘规则”,而在于 “业务应用”。观远数据通过 “低代码 + 可视化”,降低关联分析的技术门槛,让业务人员也能快速获取洞察。
- 无需代码,拖拽式操作:业务人员无需编写 Python 代码(如原文中的 Apriori 实现),通过观远数据的 “关联分析模板”,上传数据后选择 “项集字段”“支持度阈值”,即可自动生成规则;
- 可视化规则展示:将 “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 转化为仪表盘(如热力图展示商品组合关联强度),直观识别高价值规则;
- 与业务系统联动:可直接对接 ERP、CRM 等数据,挖掘结果能同步至运营系统(如根据商品关联规则调整货架布局)。
某区域连锁超市(50 家门店)2023 年面临 “客单价低、复购率不足” 的问题,通过观远数据的关联分析模块优化运营:
- 数据准备:上传 6 个月的 POS 订单数据(含商品名称、购买数量、用户 ID),共 120 万笔订单;
- 关联分析设置:在观远数据中选择 “商品名称” 为项集字段,设置最小支持度 5%、最小置信度 60%;
- 挖掘结果:发现 3 组高价值规则(列表):
- 规则 1:购买 “洗衣液”→ 购买 “柔顺剂”,支持度 8%、置信度 75%、提升度 1.8;
- 规则 2:购买 “儿童奶粉”→ 购买 “婴儿湿巾”,支持度 6%、置信度 80%、提升度 2.1;
- 规则 3:购买 “早餐面包”→ 购买 “纯牛奶”,支持度 12%、置信度 70%、提升度 1.5;
- 业务落地:
- 货架调整:将关联商品相邻摆放(如洗衣液旁放柔顺剂);
- 组合促销:推出 “奶粉 + 湿巾” 套餐,优惠 10%;
- 成效:2 个月后,关联商品组合购买率提升 35%,客单价从 68 元升至 85 元,复购率提升 18%。
很多人会将关联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混淆,实则两者在 “关系类型、应用场景” 上差异显著,需根据需求选择。
- 若需 “挖掘分类变量的共现规则”(如商品组合、症状与疾病),选关联分析,可借助观远数据快速落地;
- 若需 “量化数值变量的线性强度”(如广告投入与销售额的线性关系),选相关性分析;
- 注意:两者均不代表 “因果关系”,如 “冰淇淋销量与溺水率正相关” 是虚假关联(均受气温影响),需结合业务逻辑验证。
- 处理噪声数据:如订单中的 “测试商品”“退货记录” 需剔除,避免干扰规则;
- 补全缺失值:如用户年龄缺失,可按 “同消费层级” 填充,确保数据完整性;
- 观远数据优势:自带 “数据清洗模块”,可自动识别异常值、填充缺失值,减少预处理工作量。
- 支持度阈值过高:可能遗漏 “小众但高价值” 规则(如奢侈品组合购买);
- 支持度阈值过低:会生成大量无意义规则(如 “买牙签 + 买冰箱” 的低概率关联);
- 建议:先按行业经验设初始阈值(如零售业支持度 5%-10%),再根据业务反馈调整。
- 中小数据(百万级):用 Apriori 算法即可;
- 大数据(亿级):需用 FP-Growth 算法,或借助观远数据的分布式计算能力,避免内存溢出。
观远数据通过 “模板化 + 可视化”,让非技术人员也能做关联分析:
- 无需代码:全程拖拽操作,选择 “数据来源→项集字段→阈值”,系统自动运行算法;
- 可视化解读:将规则用 “热力图(关联强度)、条形图(支持度排名)” 展示,如 “洗衣液→柔顺剂” 的规则用红色热力块标注,直观易懂;
- 案例支撑:某超市运营人员(无代码基础),通过观远数据 1 小时完成关联分析,落地货架调整策略,客单价提升 15%。
需结合 “行业特性 + 业务目标” 设定,无统一标准,可按 3 步操作:
- 步:参考行业基准,如快消品零售支持度 5%-10%,奢侈品零售支持度 1%-3%;
- 第二步:小范围测试,如先设支持度 8%,若生成规则过多(超 100 条),则提高至 10%;若规则过少(不足 10 条),则降至 6%;
- 第三步:业务验证,优先选择 “提升度> 1.5” 的规则(强正相关),如某便利店测试发现 “支持度 7%、提升度 2.0” 的 “关东煮 + 热饮” 规则,落地后销售额提升 20%,说明阈值合理。
核心是 “事务型数据”,需包含 2 个关键字段,格式无严格要求:
- 必选字段 1:事务 ID(如订单号、用户 ID),用于标识 “同一笔交易 / 同一用户”;
- 必选字段 2:项集字段(如商品名称、症状名称),用于挖掘共现关系;
- 示例数据:订单号 “001”,商品名称 “牛奶、面包、尿布”;订单号 “002”,商品名称 “面包、尿布”;
- 观远数据兼容:Excel、CSV、数据库(MySQL、Hive)等格式,上传后系统自动识别字段类型。
需通过 “业务逻辑 + 小范围测试” 验证,避免虚假规则:
- 步:业务逻辑判断,如 “啤酒→尿布” 符合 “家庭采购” 场景,而 “牙签→冰箱” 不符合,直接剔除;
- 第二步:小范围测试,如某电商发现 “浏览卫衣→购买牛仔裤” 的规则,先在 1 个区域推行推荐,观察转化率是否提升;
- 第三步:效果复盘,如测试区域转化率提升 12%(非测试区域提升 3%),说明规则有价值,可全量推广;
- 观远数据优势:支持 “规则效果追踪”,自动对比落地前后的业务指标(如销售额、复购率)。
两者可互补,覆盖 “规则挖掘 + 线性验证” 需求:
- 步:用关联分析找商品组合,如观远数据挖掘出 “洗衣液 + 柔顺剂”“奶粉 + 湿巾” 等规则;
- 第二步:用相关性分析验证 “组合的线性价值”,如计算 “洗衣液销量与柔顺剂销量的 Pearson 相关系数 = 0.85(强正相关)”,确认两者销量同步增长;
- 第三步:落地策略,如对关联且强相关的组合做 “捆绑促销”,对关联但弱相关的组合做 “相邻摆放”,某超市通过该组合方法,关联商品销售额提升 2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