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80%的建材企业忽视了原材料采购的优化?

admin 16 2025-09-05 14:51:28 编辑

一、原材料采购的隐性成本占比

在建材经营的供应链管理中,原材料采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很多人往往只关注原材料的直接采购价格,却忽略了隐性成本。这些隐性成本在整个采购成本中占比不容小觑。

以智能建筑项目所需的环保建材为例,传统建材与新型建材在原材料采购方面的隐性成本就有所不同。在环保建材的采购中,由于对原材料的环保要求更高,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符合标准的供应商。这其中就涉及到了信息搜索成本,据行业数据统计,这部分成本可能占原材料采购总成本的 15% - 30%。

再比如,在原材料的运输过程中,为了保证环保建材的质量和特性,可能需要特殊的运输方式和包装,这也会增加运输成本。以华东地区一家专门从事绿色建筑建材供应的初创企业为例,他们在采购新型环保保温材料时,因为材料的特殊性质,需要使用恒温运输车辆,这使得运输成本比普通建材运输高出了 20%左右,这部分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也达到了 10% - 15%。

此外,原材料的检验成本也是隐性成本的一部分。对于环保建材,需要进行严格的环保指标检测,这不仅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还会耗费一定的时间。一家位于广东的上市建材企业,每年在原材料检验上的花费占采购总成本的 8% - 12%。综合来看,原材料采购的隐性成本占比可能高达 30% - 60%,这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利润提升有着重要影响。

二、供应商评估的数字化断层

在建材经营向供应链管理以及智能建筑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供应商评估是确保原材料质量和供应稳定性的关键步骤。然而,当前很多企业在供应商评估方面存在着数字化断层的问题。

以传统建材供应商评估为例,很多企业仍然依赖于人工收集和整理供应商信息,包括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交货期等。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信息不准确、不及时的情况。据调查,有 60% - 75%的企业在供应商评估中仍然主要依靠人工操作。

而在新型建材领域,由于产品的技术含量更高,对供应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数字化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虽然意识到了数字化评估的重要性,却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无法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比如,一些位于中西部地区的初创建材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和资金投入,在供应商评估中只能使用简单的电子表格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无法实现对供应商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评估。

在智能建筑项目中,对建材供应商的要求不仅包括产品质量和供应能力,还包括其在环保、智能化等方面的表现。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数字化评估体系,对供应商进行全方位的评估。然而,目前只有 25% - 40%的企业能够实现较为全面的数字化供应商评估。这种数字化断层不仅影响了企业对供应商的准确评估,还可能导致供应链风险的增加。

三、库存周转率倍增公式

在建材经营的供应链管理中,库存周转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对于智能建筑项目所需的环保建材和新型建材来说,提高库存周转率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那么,如何实现库存周转率的倍增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库存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库存周转率 = 销售成本 / 平均库存。要实现库存周转率的倍增,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增加销售成本和降低平均库存。

以一家位于北京的独角兽建材企业为例,他们通过优化销售策略,增加了智能建筑项目中环保建材的销售量,从而提高了销售成本。同时,他们利用先进的物流配送系统和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了对库存的精准控制,降低了平均库存。具体来说,他们建立了一个智能化的库存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库存水平和销售数据,实现了按需采购和及时配送。这样一来,他们的库存周转率从原来的每年 3 次提高到了每年 6 次,实现了倍增。

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库存的共享和协同管理。比如,一些建材企业与供应商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供应商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供货周期,减少企业的库存积压。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还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库存周转率倍增公式示例:

假设企业原来的销售成本为 1000 万元,平均库存为 500 万元,那么原来的库存周转率 = 1000 / 500 = 2 次。

如果企业通过优化销售策略,将销售成本提高到 2000 万元,同时通过精准库存控制,将平均库存降低到 250 万元,那么新的库存周转率 = 2000 / 250 = 8 次,实现了库存周转率的倍增。

四、批量采购的规模陷阱

在建材经营中,批量采购往往被认为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然而,批量采购也存在着规模陷阱,尤其是在智能建筑项目所需的环保建材和新型建材采购中。

首先,批量采购可能会导致库存积压。虽然批量采购可以获得较低的采购单价,但如果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或者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大量的库存积压就会占用企业的资金,增加库存成本。以一家位于上海的上市建材企业为例,他们曾经为了降低成本,一次性批量采购了大量的传统建材。然而,随着智能建筑项目的兴起,市场对新型环保建材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些传统建材的销售受到了影响,导致大量库存积压,企业不得不降价处理,损失惨重。

其次,批量采购可能会忽视产品质量。在追求规模效应的过程中,企业可能会降低对供应商的质量要求,或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批量采购的产品进行严格检验。这就可能导致采购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影响智能建筑项目的质量和进度。比如,一些初创建材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了价格较低的供应商进行批量采购,结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产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不得不重新采购,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延误了项目工期。

此外,批量采购还可能会限制企业的灵活性。一旦签订了批量采购合同,企业就需要按照合同约定的数量和时间接收货物。如果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企业无法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就可能会面临库存过剩或供应不足的问题。

因此,企业在进行批量采购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库存管理等因素,避免陷入规模陷阱。

上一篇: 数据处理VS人工分析:谁在经营决策中更胜一筹?
下一篇: 为什么80%的金融投资决策忽略了胜算经营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