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是什么?如何做好品

lingling 25 2025-09-10 10:38:47 编辑

品是一场“品牌体检”——用数据、消费者心声与市场信号,给品牌做一次从基因到外表的360°扫描,告诉你它为什么红、还能红多久、下一步该怎么走。下文用模块化结构、真实案例与可落地的工具,带你一口气看懂“品怎么做、怎么赢在细节”。

一、品全流程速览

品牌目标(为何存在) > 环境扫描(风口在哪) > 对手切片(差距几厘米) > 消费者洞察(为何买单) > 定位锚点(USP钉牢) > 形象体检(颜值与性格) > 体验地图(爽点与痛点) > 传播解码(声量与情感) > 绩效量化(市占、忠诚、溢价) > 改进闭环(下一步增长飞轮)

 

二、目标模块:先问“为什么”

  • 愿景:品牌想改变世界的哪一角?
  • 使命:今天具体做什么?
  • 价值观:哪些事就算赚钱也不做?【案例】lululemon愿景是“提升全人类幸福感”,所有品指标最终都指向“幸福感”能否被量化,结果它把NPS≥70设为红线,低于即触发产品召回式复盘。

三、环境模块:PESTLE+五力双剑合璧

  1. 政治:新消费税、进口条例
  2. 经济:可支配收入、GDP曲线
  3. 社会:Z世代“悦己”消费潮
  4. 技术:AI量体、直播电商
  5. 法律:广告法禁用词、数据合规
  6. 环保:碳排收费、可持续包装
  7. 五力:现有竞争、潜在进入、替代、供应商、买方【数据】艾媒咨询2023:宏观环境“可持续”关键词搜索量同比+148%,不做环保叙事的品牌,复购率平均低19%。

四、对手模块:三维切片法

  • 规模维:销售额、市值
  • 心智维:提及率、偏好度
  • 溢价维:同类SKU均价差距工具:品坐标图——横轴“市场份额”,纵轴“品牌溢价”,一眼锁定“高占低溢”价格战对手与“低占高溢”潜力威胁。

五、消费者洞察模块:从问卷到潜意识

• 定量:线上问卷(n≥600,置信95%)• 定性:家访+随行购物+眼动仪• 社交:爬取小红书、抖音 30 天原帖 5 万条,做情感聚类【案例】某国产彩妆品发现,18-24 岁用户 63% 把“拍照显色”当首要决策因子,而非“持久”。品牌立刻把 SKU 的研发预算 70% 转投高色素粉体,30 天 GMV +42%。
 

六、定位模块:USP 一句话钉牢

公式:为【目标人群】在【使用场景】提供【独特利益】,让【品牌关键词】成为【品类代名词】。示例:为“新锐白领”在“办公室下午茶”提供“0 糖 0 脂气泡感”,让“元气森林”成为“无糖气泡水”代名词。品必须验证:定位语句消费者“秒懂率”≥80%,否则退回重写。
 

七、形象与个性模块:颜值、故事、性格三件套

  • 视觉:Logo、色盘、包装、KV
  • 故事:创始人初心、产地叙事、用户故事
  • 性格:Big Five 模型—— sincerity、excitement、competence、sophistication、ruggedness【工具】品人格量表(BPSI),每季度追踪打分,看个性是否“走样”。

八、体验模块:绘制 MOT 峰值时刻

线上:广告点击→进店→下单→物流→开箱→售后线下:路过门店→导购互动→试用→结账→离店→回家使用【数据】Adobe 2024 体验报告:峰值体验每提升 1 分(10 分制),复购率提升 8%,客单价提升 12%。
 

九、传播模块:渠道-内容-情感三维匹配

渠道:抖音、B 站、小红书、微博、梯媒内容:短视频、图文、直播、播客情感:快乐、治愈、炫耀、认同品必看“声量/情感值”双曲线,声量高+情感正值=安全区;声量高+情感负值=危机区,需 24h 内响应。
 

十、绩效模块:5 大指标与 1 个真实案例

  1. 知名度:Top of Mind ≥25% 即进入梯队
  2. 美誉度:正向评价占比 ≥80%
  3. 忠诚度:复购率 ≥50%
  4. 溢价率:可比均价高 ≥15%
  5. 市占率:销售额/品类总额【数据案例】2023 年,飞鹤奶粉通过系统品发现:
  • 其在超高端奶粉市占率 18.7%,但“科研故事”心智仅 9%。
  • 投入 5 亿元打造“北大飞鹤营养实验室”IP,12 个月后心智升至 21%,市占率拉到 25%,营收同比 +37%,溢价率维持 +22%,成功甩开外资对手。

十一、改进与创新模块:闭环飞轮

步骤:① 绩效缺口诊断② 共创工作坊(产品+市场+用户)③ 快速原型测试(AB 包装、概念片)④ KPI 上线 30 天复盘⑤ 进入下一轮品【工具】品看板(Power BI 模板),自动抓取天猫+抖音+微博数据,每日更新红黄绿灯。
 

十二、常见 3 大坑,踩中一条白做

坑1 把品当“一次性报告”——市场每 90 天一次小迭代,一年至少 4 次正式复盘。坑2 只追声量不追情感——短期 KPI 好看,长期品牌资产透支。坑3 忽略内部员工——员工 NPS 每+10,外部顾客 NPS 可+7,海底捞就是活样本。
 

十三、工具箱:免费模板与数据源

• 模板:Notion「品仪表盘」一键 duplicate• 数据:观远数据• 爬虫:Octoparse • 洞察:BlueOcean 情感语义模型 • BI:观远仪表盘,自动预警“负面情感值>5%”
 

十四、结语:让品成为肌肉记忆

品不是年底 PPT 的“装饰品”,而是周会 15 分钟的“体温计”。把核心指标钉在飞书群每日自动推送,团队早 8 点就能知道:昨晚抖音负面词条有没有爆发、竞品是否降价、消费者又发明了什么新梗。当你把品做成肌肉记忆,每一次市场抖动,都会变成你领先半拍的机会。
 

FAQ:关于“品”的 5 个常见疑问

  1. 品和市场分析有什么区别?市场分析像“看天气”,研究宏观体量、增速、品类生命周期;品像“照镜子”,聚焦自家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位置、情感与资产。两者相加才决定要不要打伞、该穿什么衣服。
  2. 小公司预算少,能否用免费工具完成品?可以。用问卷星+小红书爬虫+飞书BI即可跑通全流程:问卷星 600 份样本成本 0 元;Octoparse 爬虫 10 万条/月免费;飞书仪表盘 50 人以内免费。把核心 8 个指标(知名度、美誉度、复购率等)做成自动化看板,每周更新一次,花费人力 4 小时。
  3. 品报告中一定要有竞品对比吗?必须。没有参照系,数据就是“孤岛”。竞品对比至少选 3 个维度:心智提及率、平均溢价率、复购率。曾有个国产咖啡品牌只盯自己增长,忽略瑞幸 9.9 元补贴,结果市占率被反超 6 个百分点。
  4. 多久做一次品才算合理?快消、美妆、饮料等高频消费:季度小复盘+年度大复盘;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半年小复盘+年度大复盘;B2B 工业品类:年度一次即可,但要在重大产品发布或并购前加做一次专项品。
  5. 品结果不被老板采纳怎么办?把指标翻译成“钱”。例如“美誉度 68%→75%”可带来复购率 +5%,按客单价 200 元、年客户 10 万人计算,增量营收 1000 万元;再用 ROI=(增量营收-投入费用)/投入费用,只要 ROI>1,老板签字概率提高 80%。数据永远是最硬的商业语言。
上一篇: 数据处理VS人工分析:谁在经营决策中更胜一筹?
下一篇: 智能制造VS传统制造:成本经营分析谁更胜一筹?
相关文章